这 8 条断舍离“雷点”听说你都中招了?

为什么你接触了断舍离这么久,甚至学了很多收纳技巧,家里依然乱得一塌糊涂?

东西永远没地方放!桌面地板永远堆满杂物!浴室、家具还长起了霉菌,太脏了!

src=于是,很多人抱怨 断舍离没有用 、 做整理太麻烦 。如果真是这样,为什么大家都说 断舍离 好?

还没开始整理,收纳工具就先买了一大堆。实际上东西没减少,反而又增加了更多的物品。

把杂物收进柜子、收纳箱里,这样看似解决了物品多而导致的凌乱问题,但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。

当你想起一件物品,去找它的时候,就会发现无论怎么翻箱倒柜都找不到。这件物品就在你跟回忆较劲的时候,它隐匿在某个角落,而你却丝毫没有线索找到它。

src=为什么东西少了依然 找物难 ,是因为你的东西没有固定的收纳位置。

比方说,钥匙今天放在玄关,明天放在卧室,后天又放在客厅。东西随着你满屋跑,这样毫无规律的作风,怎么可能会知道东西放在哪儿呢?

哪怕物品再少,也要将它们固定位置收纳。例如,衣服按类别进行定位收纳,杯子也有固定的收纳位置等等。

总觉得衣柜里的衣服不好看、颜色不合适、难搭配、和我今天的心情不搭 ……为了想买新衣服而编织出各种理由。

src=首先,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喜好,清楚什么服装风格适合自己,从而降低衣服的闲置率,把衣服数量控制在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内。

当衣橱里全是自己喜欢的、适合自己的、好搭配的衣服,那还会觉得衣橱里 老是少一件 吗?

src=另外,对于买入一件新的衣服,可同步舍弃一件衣服,这样衣橱的空间就不会被塞满不穿的衣服了。

src=所以在家具颜色方面,尽量选择颜色相近的,整体空间看起来会舒服很多,也会更整齐!

以为只要不扔就不算浪费,但自己又无法妥善地整理好物品,结果浪费了空间,居住的环境因此变得更凌乱。

请理性思考,这些东西没有用为什么不舍弃?为什么不放下它去过更好的生活呢?

有时候其实我们早已发现,家里哪些地方脏了、哪些地方乱了,但是我们却放纵自己的惰性,想着过几天再清洁弄、有时间再收拾也没关系。

src=结果拖着拖着时间一晃而过,脏的地方更脏,甚至还发霉了,乱的地方越发地乱了。导致最后增加了数以十倍的工作量,哪怕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处理。

与其抱怨找借口,放纵自己懒惰,不如一开始就从微小的事物入手,有了行动力,生活就会慢慢地好起来!

如果我们总是以这样的借口搪塞自己,那么家里只会越来越乱,生活也会越过越糟糕。

所有的努力成果都不是白做的,随着环境的微小变化,自己的心境也会改变,这种改变或许会让你将 吐槽和抱怨 的负能量,变成 赞美与欣赏 的正能量。

迫切地想要打造出一尘不染、井然有序的家居,但是在实操的时候,发现自己做不到,于是产生了挫败感。

其实每个人的标准、习惯都不一样,与其追求完美的、好看的,不如追求方便的、轻松的家居。

例如,衣服不一定全部叠起来收纳,有挂放空间的话,直接挂进去更方便;冰箱里没有收纳盒,东西直接分类放进去也很直观 ……

看到别人买了昂贵的东西,或好用、好看的物品,我们很容易被种草跟着买,结果发现使用起来太麻烦、不适合自己,因而被闲置了。

src=要清楚这一点,我们努力赚钱,不是为了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囤在家里的,仔细一想这是非常不值得的一件事。

别人转赠的物品,或是超市送的赠品,其实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,不心动的物品就没有动力去使用。

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,要思考一下,这件物品自己是否可以马上就能用到?如果是的话,收下也是允许的。

我们难免会因为兴趣爱好,而购买设备、材料包回来,然而等三分钟热度过了后,物品便被闲置了。

或是对网上的一些低成本改造产生兴趣,于是开始囤积旧衣服、纸盒等闲置物,想着以后能动手改造一番,结果一放就是多年。

src=在购入这类兴趣物品前,或者在囤积改造材料时,思考下自己能否坚持、能否做好,将会有效减少这类闲置物品的进入。

家里人口越多,物品也将会越多,如果家人能更自觉地做整理,那么也就好解决了。

问题是当自己辛苦整理好了,但是老公和孩子一直在制造凌乱,这真的让人感到无奈。

src=找一个时间,把全家人聚在一起,做个整理沟通会议,让家人参与到整理之中。

src=其实就在于大家做完断舍离之后,虽然清空了大部分无用的物品,但却依然 我行我素 ,没做出思考与改变,因此在生活一段时间后又恢复了当初的家居状态。

所以说,断舍离绝不是简单的扔东西,而是通过扔东西的表象去唤醒内在、摈弃杂念、疗愈自己,为自己、家居注入新的能量!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