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装“实用剧”《新居之约》 手把手教装修小白如何避雷

唯有安居,方可乐业。“房子”,可谓是人们永恒的热议线中国居民购房意愿调查报告》显示,在接受调查的受访者中,有63.15%的受访者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,36.85%的受访者无自己独立住房。

倘若买不起房子,会让人心生焦灼。而就算买得起房子,也不意味着就此一劳永逸:首付何时能凑够,房产证上的名字怎么写,装修的团队是否靠谱,邻居和物业会不会惹麻烦……在“房子”这个大问题下,还隐藏着犹如一团乱麻的琐碎繁杂。

近期热播的电视剧《新居之约》,便是瞄准了老百姓买房后所关心的首要大事——“装修”,在手把手地教观众要如何精准“避雷”,《新居之约》揭露了装修行业许多潜规则,谁能想到装修居然有这么多弯弯绕绕,要是装修的时候自己不盯着,验收的时候不好好验收,谁知道住的时候会出现那些问题。

仅凭“装修”二字,便足以引人联想一系列困扰:设计师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水平、家装选材的品质和环保效果、装修公司的团队是否可靠有保障……

几乎每一个接触过装修的人,都会有这样的切身感受:家装行业可谓是内幕重重,其中的“门道”可太多了!无论是材料、设计,还是施工等,一旦对方怀着投机取巧之心,业主很容易就会被行业“潜规则”给套路了。

电视剧《新居之约》便是主打“真实牌”,展现了装修当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

剧中的主人公,是一对“欢喜搭档”。由潘粤明饰演的杨光,原本创办了一家小型装修公司,他通透世故,只想和气生财、照顾好家人,却因盲目包容家人无辜受到连累,背负了债务,只好将自己的公司挂靠到一家大型装饰公司下,成为一名项目经理。由王鸥饰演的天才设计师陈曦,有理想有才华,对待房屋设计有自己坚持,不易被他人左右。

业主想要换成防滑地砖,可装修的工人却发现,装修所用的防水涂料是劣质有毒材料,善意提醒了业主。经验丰富的设计师陈曦还一眼看出了同类问题:业主购买的家具被“偷梁换柱”了!业主原本订购的是橡木家具,却在入户时被偷换成橡胶木的材质,正是因为不懂行情、难以区分木材的差异,便被不法商家在材料上动了手脚,赚取差价。

业主把对房子装修效果的期许,付费交由装修公司去实现,原本想的是省心省力、交给专业的人打造自己心目当中理想的“家”,却因为种种“坑”而毁了心情、失了钱财、费了时间。在现实生活当中,装修公司或团队凭借自己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差来以次充好,或是擅自加价、蒙骗业主的情况不乏少数。众多丰富的实操案例,不仅成为了电视剧《新居之约》编剧的灵感来源,也让观众在追剧的时候直呼写实,学到了如何“避坑”。

剖析装修的过程,亦是在观察人性。电视剧《新居之约》由房子和装修的话题延伸开来,并上升到了人文的高度。一间间房子,一个个案例,以小见大,蕴含人情冷暖。

譬如,有的人装修是为了自己,满足个人的喜好和需要即可,而有的人装修是为了孩子、要为下一虑的更多。在剧中,有一对同时开始装修的邻居,一方是一对年轻的夫妻,他们的装修诉求是把卧室一分为二,想的是能够有独处的一方天地。另一方是一对为自己的孩子装修的父母,他们想着孙子,想着全家团圆,一切要求都是为了孩子的舒适。

两户业主从各种的诉求出发,请到了不同类型的设计师:年轻人希望装修得时尚,情愿花高价签约业内知名的网红设计师,购入大牌家装产品。而老年人处处亲自出马,紧盯装修团队,生怕装修细节被动了手脚,邀请到了不需要设计费的普通包工头。这样的剧情设置十分写实,不一样的装修思路也引发了观众的话题讨论:

接地气的包工头杨光,对客户的要求尽可能地成全,剧中有一对小夫妻因为装修房子吵得不可开交:墙面要用小碎花墙纸还是乳胶漆?小卧室能不能改成书房?……到底该听谁的?杨光挣着装修的钱,还要调解家务事,他开动脑筋为小夫妻开源节流,尽量压缩装修成本。

“齐心协力搞装修,和平共处不打架”是两人决定合作之后立下的君子协议,他们要面对的是形形的客户,精彩纷呈的故事接连登场,编剧还巧妙设计了一系列妙趣的对话。

客户朱迪情场失意,想要把自己的住房装修成凡尔赛宫的风格,畅想自己在此尽享奢华,重新找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,过上好生活。而杨光、陈曦两人的设计初稿,不足以实现朱迪的想法,甚至遭到了无情的怒怼:“我说的是法国的凡尔赛宫,不是城乡结合部的凡尔赛宫。”陈曦听后一脸无语,而杨光灵机一动,直接回怼道:“这让人一看,里面住的就是一女王!”客户朱迪并不买账:“是女王,也不能住洗浴中心啊!”

千辛万苦买了房子,没想到更难的还在后面,这谁扛得住?所以,日常掌握点装修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。

我们装修的不是房子,而是一个家。”杨光的这句台词,也揭示了家装行业的深层意义,装修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行当,更肩负着为人们缔造幸福新居的神圣使命,万家灯火、幸福点滴,皆与之息息相关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